文艺青年们的理想主义,如何与商业逻辑并行?|对话一千遍公司
小型独立的设计创意机构总是极具主创人员的个体色彩,一千遍也不例外。
2014年开始为人知晓的一千遍公司,创立于北京。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及一千遍,圈内人总会想起朱砂与王咪。夫妇两人均出身文艺世家,在欧美学习艺术相关专业。两位艺二代并没有选择走上一辈的道路,而是回国创立了一千遍。
他们做译文出版与平面设计,《论毕加索》便是这间小小的公司第一部全程操刀的艺术读本,此后一千遍还负责设计过阿城、贾平凹、莫言的小说封面装帧。他们为艺术机构提供VI设计,从油罐艺术中心的LOGO,到金鹰美术馆的整体平面视觉。他们也同音乐人合作,负责新专辑的视觉呈现,包括张楚、易烊千玺。
近几年,随着台湾设计师Roger与创意战略背景的Dotti入伙,一千遍发生了变化。外人看来,那是文艺青年们的理想主义开始融合了商业逻辑考量。2020年,Roger与Dotti一同在上海成立了新的办公据点。
Dotti的言语里,一千遍公司有极具艺术范的一面,团队氛围如同艺术家领着助理们创作。在面对商业客户时,一千遍公司也呈现专业严谨的一面,并且不止步于一般的设计创意机构,还提供了品牌战略咨询的部分。
“我觉得它很难被定性”,当我们探究一千遍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是Dotti最后的注脚。
以下是来自Dotti的分享。
Dotti
一千遍公司的合伙人兼创意总监。在创意策略领域,曾就职于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澳大利亚等国际创意公司,此后担任过包括巴黎欧莱雅、维珍航空公司等数个国际企业及时装品牌在中国的策略顾问和项目负责人。在媒体内容领域,负责过FOOD&WINE吃好喝好、DRIFT、DAZED中国等杂志的编辑内容。
作为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一定是自身认为美的。每一个人认为什么是美的,跟你接受到的教育和生长环境有很深联系。
一千遍公司的设计总监Roger在台湾生长,很小就开始学画画,他的学习体系在我看来是十分严谨、偏学术类型的。加上台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日本设计师的影响。影响他们那一代的设计师,包括原研哉、佐藤可士和。并且不仅仅是审美上有所影响,还包括设计的逻辑,你如何达到对品牌的思考,这些思考如何反映在品牌的视觉设计。
而一千遍公司的艺术总监朱砂,从小在法国成长、学习艺术。他设计的作品十分浪漫,带有很深的欧洲人文情怀。
相较之下,我个人可能比较不受限。我在加拿大出生,在香港长大,14岁又去了澳洲。我不太认为自己深受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种视觉体系的影响。任何风格的存在我都能看到其中美的一面。
现在大家看一千遍的设计作品,如果有某一件带着强烈指向性风格的设计作品,其实是设计师个体的早期作品。如今的一千遍,我们的标准是整间公司的出品标准,在这里面折射出来的东西可能才是大家的思考。
我经常会提到,什么是直给型的设计?你给我们的Brief非常清晰,你已经准备好所有东西了,包括今年计划做一个品牌,品牌关键词是什么?有哪些招牌产品?各自风格是什么?而我们仅仅只需要考虑设计即可,这是我个人所认为的一个典型直给型设计。
然而,来找我们的客户,有小型初创品牌,也有大集团孵化的全新品牌,通常带有许多不确定性。这种时候,我们的工作不再简简单单是设计师工作了。我们需要帮助品牌一起辨认品牌愿景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愿景,对应的品牌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从视觉输出,甚至到营销策略,包括媒体投放平台、合作KOL,我们都会给出建议。
同我们合作过的品牌,慢慢能体会到,我们与一般的设计创意公司不一样,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最开始找我们做品牌咨询的客户,全部都是回头客,已经跟我们合作过许多项目了。
我们之前遇到很多品牌,从一开始会提出很高目标,比如品牌要成为某某界的爱马仕。如果是一个纯设计背景的人,一般不太会接受这样子的诉求,因为他会认为复刻并没有意义。
在我加入一千遍以后,我会同设计师沟通,当客户提出这样子的诉求,其实你并不知道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当品牌说自己要成为某某界的爱马仕,对方是想要爱马仕这么奢华的风格吗?你需要进一步辨别和分析客户真正的需求。
有一次,我们和一个专注美食分享的品牌合作,Roger与对方的设计总监会聊得特别开心,但是拉着Roger去和负责运营的人沟通,他就会特别痛苦,对方也特别痛苦。所以我担当了一个中间角色,“翻译”客户的意思,用准确的视觉逻辑传达给设计师,以此达到客户最终想要的结果。
和品牌们沟通的初期,我也会首先将一千遍的底线跟对方解释明白。除去一些客观情况,一千遍并不接受具体的设计修改意见,像那个字再大一些,这里再细一点。我们可以接受的反馈是,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客户反馈这地方看起来不够醒目,那么我们的设计师就有100种专业方法让它更醒目。既然你付费来让我们做设计,那么你就不要帮我们做设计。
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也会和客户一步一步紧密沟通,这也是为了避免最终呈现的设计,对方会发现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当每一步都可控,我们的客户会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大概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可能有更大的惊喜,但最终的呈现绝对不会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作品。
所以,一千遍的确非常理想主义,但我觉得在这股理想主义底下,一千遍也非常实际,我们有自主项目,我们也接商业案子让整间公司能够存活,但是这些商业案子必须是在认可我们设计能力的前提下,同时某种程度上两方能够平等交流的。当然,我们在工作当中也会尽职尽责去完成客户的需求。
现代人其实很少写字了,大家都在使用手机、电脑。很少人会在意微信上用的是什么字体,这本杂志上面印刷的是什么字体。
为什么电脑上的中文字体很难做?是因为电脑都是按西文逻辑走的。设计英文字体相对简单,只需要设计26个字母,就是一套字体了。但是中文字体,你首先至少需要设计500-1000个常用字,然后字体公司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至数千字。极少人愿意花时间去做这样一件几乎毫无收益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们其实都在做字体尝试。2020年10月,我们发起了第一届阿那亚海报节,主题是走向公共。一千遍在过往的公共美学裡面汲取了标语式的宣传美感,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属天安门广场上两旁的大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两个标语的字体和平时常见的中文字有所不同,所有衬线均为先下后上,而我们走向公共的这个字体系列也放大了这个特点。
总体而言,还是回到我们的理想主义。我们始终认为,人们应该跟「字」产生更强烈的联系。我们也很好奇,自己是不是能探索到一种方法来设计汉字。虽然现在也没有探索成功,但起码每年我们花一点时间在这上面,即使不挣钱,对于设计的敏锐度也有帮助。
我们自己其实特别开心,现在能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看到许多厉害的设计机构,像西安、成都、厦门都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设计工作室。但是不好的点在于,从新近成立的独立设计机构,到已经非常出名的工作室,很多时候看到他们出品的案子,我们一眼就能识别这是在借鉴国外的某个设计作品。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但我觉得这个问题跟客户需求也有很大关系。
当有一个美妆品牌火起来以后,80%找到我们的美妆品牌,都会说我要当第二个某某某。因为那是一条已经被证明成功的道路。如果你要推荐给他们一个现在市面上完全没有的事物,他们就会担心能不能成功。
许多中国品牌其实拥有大量资金,但是极少人敢于将这些资金用在一条未知道路,大家都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一条被他人证实可行的路上。所以也导致大部分设计公司难以去呈现全新的设计。
但一千遍还是会尽力带领客户们去探索一些新的创意。我经常跟客户说,我们给你的一定不是掉到地上的苹果,也不是这棵树上最高的苹果,而是你跳起来可以够得着的那一颗。而当所有人都能往上够一够,最后整个行业也许都能摘到树上最高的苹果。
一千遍书籍设计